養生保健
中醫八珍湯:氣血雙補的不二之選
中醫八珍湯:氣血雙補的不二之選
撰文日期:
2023年9月1日
最後更新日期:
2024年6月1日
撰文:
更多文章
撰文:
更多文章
香港
內科
消化不良
貧血
早前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中醫的經典方劑 – 四君子湯和四物湯。今次,我們帶大家介紹另一個中醫常用的方劑「八珍湯」(出自《瑞竹堂經驗方》),便是將四君子湯和四物湯這兩種方劑之主要藥材共同使用。
早前我們已經詳細介紹過中醫的經典方劑 – 四君子湯和四物湯。今次,我們帶大家介紹另一個中醫常用的方劑「八珍湯」(出自《瑞竹堂經驗方》),便是將四君子湯和四物湯這兩種方劑之主要藥材共同使用。
八珍合入四君子 氣血雙療功獨崇
所謂「四物地芍與歸芎,血家百病此方通。八珍合入四君子,氣血雙療功獨崇。」八珍湯不僅繼承了四君子湯的益氣健脾功效,同時也具有四物湯的補血和活血作用,使這個方劑成為一個氣血雙補且頗多人熟悉的方劑。
「八珍湯」主要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之主要藥材組成:
「四君子湯」主要藥材:
「四君子湯」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四味藥物組成。它是一個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的方劑,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、乏力等症狀。(詳細可參考:「四君子湯」中醫調理脾胃的秘方)
「四物湯」主要藥材:
「四物湯」由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和川芎組成。此方由四味中藥所組成,同樣是補血入肝之物,因而其名。四物湯的主要作用是補血養血、調和氣血,特別是對於婦女的月經不調、經期過多、貧血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。(詳細可參考:「四物湯」補血養血 改善身體)
八珍湯的功效
八珍湯的主要功用是能夠益氣補血,主治因氣血兩虛之症狀,如氣短乏力、心悸失眠、頭目眩暈、舌淡及脈細無力。
八珍湯的禁忌
雖然「四君子湯」是一種相較平和的方劑,但由於「八珍湯」是以此基礎上加入「四物湯」的藥材,同時也繼承了其溫補的特性,因此在服用前亦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項需要注意。以下是一些八珍湯的禁忌:
食欲不振、腹瀉嚴重的患者不宜服用,以免加重症狀。
孕婦、哺乳期婦女和月經期間忌用:由於八珍湯具備四物湯的功效,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內分泌,因此在孕期和哺乳期間使用可能會對胎兒或嬰兒造成不良影響。若在生理期期間飲用,恐造成經血量增加、經期延長等狀況。
生理期異常:有生理期異常的人應停止服用,找出原因後再食補。所謂的生理期異常包括經期提前、腹部脹痛、血塊多、顏色鮮紅等。
頭暈眩暈、熱感躁動等症狀嚴重者慎用:川芎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過量使用可能會加重頭暈眩暈、熱感躁動等症狀。
有高血壓、心臟病及血糖偏高者等疾病慎用:熟地具有滋補作用,可能會對血糖造成影響,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。
炎症及熱性體質:八珍湯是溫補品,燥熱體質的人或是處於炎症時期時都不適合食用。額外的進補會導致上火的症狀更加明顯。有口乾、咽喉痛、嘴破或長青春痘等副作用,較嚴重的甚至流鼻血或造成月經提早、經量過多。(伸延閱讀:《中醫九體質》 先了解 再調理)
患有寒性疾病者或消化不良者忌用:八珍湯與四物湯同樣具有溫補作用,適用於氣血不足、陰虛者,但不適用於體質偏寒、脾胃虛寒的人群。由於熟地、白芍、當歸其實都不是易於消化吸收的藥材,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會容易發脹或腹瀉。
服用八珍湯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。
簡易八珍湯食譜:
材料:
人參 3 克
白朮 9 克
炙甘草 5 克
茯苓 8 克
熟地黃 12 克
當歸 9 克
白芍 8 克
川芎 5 克
水 1.5 – 2 升
可選擇加入:
生薑 (3片)
大棗 (2粒)
做法:
將材料洗淨後放入煲中。
加水以大火加熱至沸騰後轉小火煲 60 分鐘,直到湯色呈現棕色,最後去渣溫服。
注意:
飲用前宜先確定體質。由於此方有溫補功效,服用量及頻率不應過多過密。
患病期間勿自行飲用,應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。
由於包含多種藥材,首次服用應細心留意身體變化,如有不適,應立即停止飲用,並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參考資料:
《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– 中藥學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
《百方圖解》人民衞生出版社
《中藥方劑》輕圖典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
八珍合入四君子 氣血雙療功獨崇
所謂「四物地芍與歸芎,血家百病此方通。八珍合入四君子,氣血雙療功獨崇。」八珍湯不僅繼承了四君子湯的益氣健脾功效,同時也具有四物湯的補血和活血作用,使這個方劑成為一個氣血雙補且頗多人熟悉的方劑。
「八珍湯」主要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之主要藥材組成:
「四君子湯」主要藥材:
「四君子湯」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四味藥物組成。它是一個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的方劑,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、乏力等症狀。(詳細可參考:「四君子湯」中醫調理脾胃的秘方)
「四物湯」主要藥材:
「四物湯」由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和川芎組成。此方由四味中藥所組成,同樣是補血入肝之物,因而其名。四物湯的主要作用是補血養血、調和氣血,特別是對於婦女的月經不調、經期過多、貧血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。(詳細可參考:「四物湯」補血養血 改善身體)
八珍湯的功效
八珍湯的主要功用是能夠益氣補血,主治因氣血兩虛之症狀,如氣短乏力、心悸失眠、頭目眩暈、舌淡及脈細無力。
八珍湯的禁忌
雖然「四君子湯」是一種相較平和的方劑,但由於「八珍湯」是以此基礎上加入「四物湯」的藥材,同時也繼承了其溫補的特性,因此在服用前亦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項需要注意。以下是一些八珍湯的禁忌:
食欲不振、腹瀉嚴重的患者不宜服用,以免加重症狀。
孕婦、哺乳期婦女和月經期間忌用:由於八珍湯具備四物湯的功效,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內分泌,因此在孕期和哺乳期間使用可能會對胎兒或嬰兒造成不良影響。若在生理期期間飲用,恐造成經血量增加、經期延長等狀況。
生理期異常:有生理期異常的人應停止服用,找出原因後再食補。所謂的生理期異常包括經期提前、腹部脹痛、血塊多、顏色鮮紅等。
頭暈眩暈、熱感躁動等症狀嚴重者慎用:川芎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,過量使用可能會加重頭暈眩暈、熱感躁動等症狀。
有高血壓、心臟病及血糖偏高者等疾病慎用:熟地具有滋補作用,可能會對血糖造成影響,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。
炎症及熱性體質:八珍湯是溫補品,燥熱體質的人或是處於炎症時期時都不適合食用。額外的進補會導致上火的症狀更加明顯。有口乾、咽喉痛、嘴破或長青春痘等副作用,較嚴重的甚至流鼻血或造成月經提早、經量過多。(伸延閱讀:《中醫九體質》 先了解 再調理)
患有寒性疾病者或消化不良者忌用:八珍湯與四物湯同樣具有溫補作用,適用於氣血不足、陰虛者,但不適用於體質偏寒、脾胃虛寒的人群。由於熟地、白芍、當歸其實都不是易於消化吸收的藥材,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會容易發脹或腹瀉。
服用八珍湯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。
簡易八珍湯食譜:
材料:
人參 3 克
白朮 9 克
炙甘草 5 克
茯苓 8 克
熟地黃 12 克
當歸 9 克
白芍 8 克
川芎 5 克
水 1.5 – 2 升
可選擇加入:
生薑 (3片)
大棗 (2粒)
做法:
將材料洗淨後放入煲中。
加水以大火加熱至沸騰後轉小火煲 60 分鐘,直到湯色呈現棕色,最後去渣溫服。
注意:
飲用前宜先確定體質。由於此方有溫補功效,服用量及頻率不應過多過密。
患病期間勿自行飲用,應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。
由於包含多種藥材,首次服用應細心留意身體變化,如有不適,應立即停止飲用,並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參考資料:
《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– 中藥學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
《百方圖解》人民衞生出版社
《中藥方劑》輕圖典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
相關文章
香港註冊中醫師
陳羽能
濕疹反復無常?先了解再預防
香港註冊中醫師
王森元
敏感發作 搔癢難耐?中醫幫你對抗皮膚敏感
香港註冊中醫師
黃志達
陽氣不足百病生 治病從生活細節入手
香港註冊中醫師
黃頌笙
痱滋困擾多?涼茶選擇有講究
香港註冊中醫師
謝慧怡
陰道炎不再困擾:中醫調理恢復私密健康
香港註冊中醫師
黃頌笙
頭痛不再是問題!中醫紓緩頭痛的有效方法
香港註冊中醫師
周俊偉
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」天灸療法助你預防疾病,強健體魄!
香港註冊中醫師
王森元
痛風不再痛?中醫教你如何緩解痛苦
香港註冊中醫師
吳家緯
遇到便秘難題?由大便質量看身體狀況
香港註冊中醫師
謝慧怡
長期被經痛問題困擾?中醫助你向經痛說再見
香港註冊中醫師
謝慧怡
脾臟不好 美顏難求?中醫教你健脾養顏的方法
香港註冊中醫師
吳家緯
立春 春天養生 避風 調血壓
香港註冊中醫師:從學習到自立
香港註冊中醫師
陳綺琪
冬季又到 濕疹避無可避?皮膚又乾又痕好頭痛?
香港註冊中醫師
陳俊傑
秋天養生 同時養心
經常「沾寒沾凍」?氣血不足常見十表現
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
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
本文只作資訊分享,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廣告、推廣或促銷性質,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
圖片來源自網上,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體質症狀因人而異,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。
以上言論/文章/資訊,純粹資訊性分享,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。
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,為平台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、複製或引用,侵權必究。